每次我认真地告诉双胞胎:“妈妈很生气!”哥哥“哼”一声,然后继续愉快玩耍。弟弟却会“哇”一下哭开来,要安慰很久才能平静下来。这种差异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呢?
是性格吗?
实际上,哥哥的性格反而更安静内敛,弟弟更外向活泼一些。按性格来看,哥哥应该更敏感,更在乎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呀!
我问过弟弟为什么哭,弟弟说:“我怕妈妈不要我了。”
原来孩子害怕被抛弃。
我确实有不耐烦的时候,半开玩笑半生气地说过:“你们再这样,妈妈就不理你们啦!”孩子把“不理”等同于“不要”。3、4岁的年龄,刚进入幼儿园,确实又是敏感期。
我问哥哥:“你怎么不怕妈妈不要你呀?”
哥哥讲得很笃定:“不会的。”。
我说:“你知道妈妈昨天很生气吗?”
哥哥点点头:“知道。”
好吧,哥哥真是把我的脾气性格拿捏得死死的,知道妈妈再生气也还是喜欢他俩,不会不管他们,更不会抛弃他们。
我也一次次告诉弟弟:“妈妈会陪着你们的,到哪里都会带着你俩,妈妈是爱你们的。”
弟弟这才会将信将疑地问一句:“只有一点点喜欢爸爸,对吧?”
这孩子果然把妈妈的所有话都当真了,我也只得点点头,突出他俩的重要性:“是的是的,爱的就是你们俩了!”
孩子害怕被抛弃,主要是由于母亲形象的缺失。
在孩子2岁之前,我是外出工作的。为了让我轻松点,弟弟夜里是我父母带,哥哥则一直是我们夫妻带。所以弟弟喜欢我和他爸,但确实跟外婆更亲近些。
孩子3岁半以后,弟弟的婴儿床小了,才开始夜里也和我们夫妻睡一屋。
弟弟害怕我不要他了,这点让我很自责,要是当初坚持下,一直夜里也是两个孩子一起带,弟弟不至于这么敏感。
现在我也只有多引导弟弟,帮助他说出自己的痛苦;同时,我也多陪伴孩子,让他感受到爸爸、妈妈、哥哥从来不会孤立他,都是爱他的;另一方面,每次孩子因为类似原因痛哭,我都是用肯定的语气让孩子安心,再慢慢平静下来。
孩子从出生0岁起,到幼儿期、青春期,都有着害怕的不同的人、事、物。不同性格、不同成长环境的孩子,在同一年龄段,又有着自己害怕的不同事物。比如我家双胞胎,哥哥就害怕噪音,弟弟就总担心“亲妈不要他了”。
家长朋友,如果能了解到儿童恐惧心理的专业知识,对帮助孩子克服怯弱的心理,是大有帮助的。《儿童恐惧心理学》就是一本帮我找到方法的好书。
书籍纵向上,列举了影响0-12岁孩子的恐惧情绪;
横向上,又排出了34种常见的儿童恐惧情绪,逐一分析原因、发生年龄、心理类型、行为表现、涂鸦时常见内容等,并给出实用的建议。
我家弟弟害怕被抛弃的原因,也是我看到这本书后才明白的。
书籍大的一个特色就是能从孩子新手涂鸦的几笔简笔画中,看出玄机。
对语言能力弱的0-6岁孩子,或者和父母平时沟通较少的青春期的孩子来说,这次不用宝贝开口,妈妈也能找到宝贝的“病因”,并自行开出良药了!
家有0-12岁儿童的,强烈推荐备上一本《儿童恐惧心理学》。
书不厚,但家长朋友可以学习到如何帮孩子释放紧张情绪,明白要用同理心与孩子沟通,明白一个拥抱比多少安慰的话都有用。
让每个孩子面对恐惧时,不再被指责,更自信、更勇敢、更快乐!
(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作者原创文字,侵权必究。
欢迎关注搜狐号【右右细毛和爸妈】3岁双胞胎男孩家庭,爸妈说故事,轻松趣味育儿,家庭共同成长。爸爸IT男,项目管理师,善于筛选育儿知识,去伪存真;妈妈:人力资源管理师,曾经职场,如今全职,一定懂你的心。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!
版权所有©同江市金山公墓有限责任公司黑ICP备18002205号-1